医院污水处理工艺流程选择:
根据医院的规模、性质和处理污水排放去向,进行工艺选择。根据医院分类,分为传染病医院和综合医院。医院污水处理后排放去向分为排入自然水体和通过**下水道排入城市污水处理厂两类。
医院污水处理所用工艺必须确保处理出水达标,主要采用的三种工艺有:加强处理效果的一级处理、二级处理和简易生化处理。
工艺选择原则为:
1、传染病医院必须采用二级处理,并需进行预消毒处理。
2、处理出水排入自然水体的县及县以上医院必须采用二级处理。
3、处理出水排入城市下水道(下游设有二级污水处理厂)的综合医院推荐采用二级处理,对采用一级处理工艺的必须加强处理效果。
4、对于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小型综合医院,条件不具备时可采用简易生化处理作为过渡处理措施,之后逐步实现二级处理或加强处理效果的一级C。
(二)不同处理工艺的应用情况考虑到以上原则,本方案设计的医院污水处理工艺流程进行比较:
随着污水处理技术不断地发展,近年开发的在国内外普遍应用的工艺有: 1、加强处理效果的一级处理工艺
对于处理出水较终进入二级处理城市污水处理厂的综合医院,应加强其处理效果,提高ss的去除率,减少消毒剂用量。加强一级处理效果宜通过两种途径实现:对现有一级处理工艺进行改造以加强去除效果和采用一级强化处理技术。
(1)工艺流程 对于综合医院(不带传染病房)污水处理可采用“预处理→一级强化处理→消毒”的工艺。通过混凝沉淀(过滤)去除携带病毒、病菌的颗粒物,提高消毒效果并降低消毒剂的用量,从而避免消毒剂用量过大对环境产生的不良影响。 一级强化处理工艺流程(略)
医院污水经化粪池进入调节池,调节池前部设置自动格栅,调节池内设提升水泵。污水经提升后进入混凝沉淀池进行混凝沉淀,沉淀池出水进入接触池进行消毒,接触池出水达标排放。
调节池、混凝沉淀池、接触池的污泥及栅渣等污水处理站内产生的垃圾集中消毒外运。消毒可采用巴氏蒸汽消毒或投加石灰等方式。
dsw-a设备工艺说明 dsw-a设备的设计主要是对生活污水和与之类似的工业**污水处理,其主要处理手段是采用目前较为成熟的生化处理技术——生物接触氧化法,水质参数按一般生活污水水质设计计算,按bod5平均200mg/l,出水bod5按20mg/l设计。共有六部分组成:(1)初沉池(2)接触氧化池(3)二沉池(4)消毒池、消毒装置(5)污泥池(6)风机房、风机。
现分别论述如下:(1)初沉池:该设备初沉池为坚流式沉淀池,污水在沉淀池的上升流速为0.6-0.7毫米/秒,沉淀下来的污泥用空气提至污泥池。(注:dsw-a0.5-5m3/h不设初沉池)
(2)接触氧化池:初沉后的水自流至接触池进行生化处理,接触池分为三级,总停留时间为4小时以上,加强型设备接触氧化时间可达6小时,填料为新颖梯形填料,易结膜,不堵塞,填料比表面积为160m2/m3,接触池气水比在12:1左右。(注:dsw-a0.5-5m3/h接触池为二级)
(3)二沉池:生化后的污水流到二沉池,二沉池为二只竖流式沉淀池并联运行,上升流速为0.3-0.4毫米/秒,排泥采用空气提至污泥池。(注dsw-a0.5-5m3/h污泥自流到污泥池中)
(4)消毒池与消毒装置:消毒池按规范:“tj14-74”标准为30分钟,若是医院污水,消毒池可增加停留时间至1-1.5小时。采用固体氯片接触溶解的消毒方式,消毒池与消毒装置能根据出水量的大小不断改
变加药量,达到多出水多加药,少出水少加药的目的,需要其它装置可另行配制。(注:如用于工业污水,消毒池与消毒装置可以不要)
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设计
生活污水是人类日常生活中使用过的水,包括厕所、厨房、浴室、洗衣房等处排出的水,来自住宅区、公共场所、机关、学校、医院、商店以及工厂生活间的生活污水含有较多的**物,如蛋白质、动植物脂肪、碳水化合物和氨氮等,还含有肥皂和洗涤剂以及病原微生物寄生虫卵等。这类污水需要经过处理后才能排入自然水体灌溉农田或再利用。
公司主要致力于水利、**、环保等项目,以给水、排水、净化水为主导发展方向,以节约资源、绿色概念为基础,根据国家政策和公司技术相关的产品进行开发。
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总体构成设计
在总体设计中,应充分考虑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各个部分的特性,覆盖污水处理的各个环节,如沉砂池——较初沉淀池——反应槽——较终沉淀池——消毒设备——污泥处理等。这一自动化控制系统应该包括中央控制室监控系统、可编程控制器(PLC),检测仪表,闭路监控,避雷等。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应该能够及时全面地反映出污水处理过程的运行工况、工艺参数的变化等信息,保证适用性强,开放性好,保证出水水质,节省成本,保证提高运行管理水平。
这一系统可以分为现场控制层和管理监控层两个部分。现场控制层通过现场控制器实施控制。这是一个实时监控的体系,24小时*实现监控。它实现了污水处理所有环节的过程参数和设备运行状态监控;它还实现对电气参数的数据采集,对单元过程、设备进行控制。它利用网络向监控层传送数据,按照监控层的控制指令,实现对现场设备的数据采集、报警、控制和连锁等。管理监控层全面采用组态软件,数据传输、通讯通过开放式通讯协议进行实现。在运行的过程中,将形成实时数据库,同步完成画面的组态设置。不仅如此,这一大监控层,还能参与生产数据报表计算和统计,通过大量的数据信息,同步降低管理的强度,使管理更加科学化、系统化和规范化,有力地促进管理水平的飞跃。